去粗存精 控量提质
——2016年舞蹈艺术形势分析会综述
记者 刘 茜
12月15日,文化部艺术司在京举办本年度首场艺术门类形势分析会,聚焦2016年中国舞蹈艺术发展态势。这是继2014、2015年之后的第三次年度艺术门类发展形势分析会。本场研讨,与会者来自舞蹈院团、学校、研究机构、协会、媒体各个方面。针对本年度舞蹈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以及今后推动舞蹈发展的对策建议,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分析。
取得的进步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两年来文艺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越来越成为文艺界的共识,推出优秀作品目标明确,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就是特别成功的一次亮相、展示。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文艺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四点希望,向文艺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亮点”“大年”“喜人”“蒸蒸日上”“焕发生机”,与会者以这些语汇形容2016年舞蹈发展的积极态势。丝绸之路题材与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舞剧出现了繁荣局面。长征题材因“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格外引人注目。院团、院校积极行动,东方歌舞团创作了首部舞剧作品《兰花花》,上海举办了首个现代舞大型专业舞展“D现代舞展”,全国首部文艺志愿者主题公益儿童舞剧上演……各类展演活动、巡演活动层出不穷,舞剧的创作数量,呈现爆发态势。
“今年,各个舞蹈领域,各区域,各个舞种,都有大量的舞蹈活动,可以看出,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之后文化界焕发了生机,中国的舞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如此评价本年度的舞蹈发展态势。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朝霞认为,2016年舞蹈创作民族性增强。中外舞蹈的交流合作有所加强,北京舞蹈学院举办了“中外舞蹈院校展演”等。
舞蹈发展的亮点还体现在人才的帮扶和培养上。文化部等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中国舞蹈家协会和国家大剧院合作的2016中国舞蹈十二天等,以及舞蹈院校设置的直接针对表演和创作实践人才的专业研究生学位又为人才建设提供了良性循环。有专家认为新的舞蹈评论人才正在浮现,以周莉亚、邓林等为代表的中青年编导人才也大有崛起之势。
存在哪些问题
虽然有着积极、乐观的整体发展态势,但舞蹈界一些固有的桎梏并没有迎刃而解,在新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巨量的舞蹈作品中,不乏优秀者,但占比并不多,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是与会者的共识。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现在的一些舞蹈作品原创力量不足,雷同、空泛、情感虚化而不讲真情,这些跟脱离生活有关,跟生活体验的缺少有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认为,现实题材“失语”是很大的问题,这说明没有全面发挥舞蹈的功能,舞剧创作小型作品少有人问津,而且参差不齐。
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赵忱说:“快速发展是双刃剑——多总比没有好。但是,急于生产,难免准备不足;上阵匆忙,难免粗制滥造,从而形成‘繁荣’但不美好的怪象。其他艺术门类也有类似现象。希望大家沉下心来,扎实创作。少一些孤芳自赏,多一些望闻问切。”
“如何在大的国际传播视野下凸显中国舞剧本身的中国符号?我们经典舞段有多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向荣对此有所反思。
舞蹈人才是制约舞蹈艺术发展的老问题。人才的匮乏和过度使用依然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提到舞蹈学校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有脱节现象。创作剧目不断增多,但主要的人才、创作力、表演力来自于有限的固定群体。这造成人才的过度使用,使创作无法深入下去。他认为,文艺事业要繁荣,要有“竞争”,才能百花齐放。
对策和建议
如何杜绝与会者所形容的舞剧运动中的急功近利,达到政府资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正向互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涌现高峰之作?
与会专家对此提出若干建议。首先,创作者们需要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指导思想深刻理解与理性践行。冯双白说,创作者在现实题材创作上还要加大力度。中央民族歌舞团导演邓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化,不要同质化,少一些抄袭,多一些创造。舞蹈界要大力培养老百姓认可的明星,最重要的是遵守艺术规律,杜绝“包活”现象。
其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如冯双白认为,针对人才培养、培训,需要跨学科、跨界综合,拓宽舞蹈编导的视野。
其三,发挥舞蹈评论对舞蹈创作的引领作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蒙小燕表示,艺术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在理论人才培养上要有专业设置,才会对舞蹈评论有良好的推动。许宁认为,舞蹈评论应该扩大范围,跳出自说自话的“小圈子”。
其四,优化政府扶持机制。赵忱认为,舞蹈作品要厚积薄发,控制总量,抓住重点,扶持资金应精准投放,精准扶持。冯双白认为,扶持剧目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大型剧目,可学习借鉴英国音乐剧创作机制、模式。邓林认为,对于优秀作品的宣传,重点的编导、演员,中国舞剧走上国际舞台等方面,应当加大力度,亦应加大对院团的演出、推广、宣传环节的扶持力度。
最后,加强宣传评论。专家一致呼吁对于优秀作品、优秀编导、演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圈里红,圈外知之甚少”的问题,培养老百姓认可的明星。要加强评论,大量刊发高水平的舞蹈评论。
(《中国文化报》2016年12月30日)